文化新闻

《云网融合》:算力时代的数字信息基础设施

《云网融合》:算力时代的数字信息基础设施

《云网融合》,李正茂  雷波  孙震强  王桂荣 陈运清  著,中信出版集团 


云网融合是新型数字信息基础设施的本质特征,打破了传统网和云的边界,给信息通信行业带来了一次影响深远的变革。算力作为数字时代的一种核心资源,与数据、算法等共同构成了计算资源的三要素,是云网融合新型数字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书系统地描述了算力时代兴起的历史渊源、相关技术及其共性,以及应用和服务模式等内容,还从算力网络、人工智能、绿色算力、安全可信等维度展开全面讨论,相信读者通过此书能对云网融合的算力时代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有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更好地把握当前技术发展的脉络与未来方向,更好地促进物联网在行业中应用的实践落地,迎接万物智联时代的到来。

从世界范围来看,云网融合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不同的是,美国是以亚马逊、谷歌等云企业为代表推动“依云建网”,中国是以中国电信等网络运营商为代表推动“依网建云”。本书正是中国电信视角下的云网融合。

算力网络已成为未来6G网络的潜在技术和关键能力,是实现6G智能内生、可信内生、绿色内生的必要条件。

中国电信的专家们基于多年来的研究经验和对行业的深入理解写成此书,对算力的技术、服务以及未来趋势做了高屋建瓴的系统阐述,并着重介绍了算力的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和可信化技术,构筑了一座气势恢宏的算力大厦,相信会对从业人员、研究机构以及高校师生提供很有价值的帮助。


内容简介:

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数字技术正在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尤其是以算力为基础的数字信息基础设施越来越成为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的底座,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模式和科研范式,其代表着人类智慧新的发展水平,其战略性地位受到国家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并引发全球各国启动新一轮竞争布局,产业内外也争相加速部署算力设施领域以抢占发展先机。

本书主要依托作者在通信、信息行业30多年的从业经验,从电信运营商的角度切入,围绕算力时代、算力应用、算力体系、算力趋势以及云网融合下的数字信息基础设施等展开了全方位的论述。本书不仅适合通信、信息领域相关从业人员阅读,还适合通信、信息技术相关专业的高校师生参考,更会给对数字经济和信息基础设施感兴趣的社会各界人士带来启发与帮助。


作者简介:

李正茂

教授,博士,现任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历任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等职务。2017年12月荣膺IEEE杰出行业领袖奖,2021年6月入选“2020全球IPv6互联网名人堂”,在业界率先提出“算力时代”的论断。

雷波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网络技术研究所 副所长,正高级工程师,任CCSA TC617边缘计算产业发展及标准推进委员会副主席,CCSA TC614网络5.0算力网络特别工作组副组长等,目前聚焦在云网融合、算力网络、未来网络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孙震强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资深专家,博士,正高级工程师,中国电子学会和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电信集团科技委委员,北京邮电大学兼职教授,长期从事通信网络标准和前沿技术的研究,曾获2014年度政府特殊津贴,省部级科技奖励6项。

王桂荣

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创新部总经理,高级工程师。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理事,中国电信集团科技委副主任。长期从事通信网络运营系统与业务系统研发相关技术工作,曾获省部级科技奖励7项。

陈运清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长,正高级工程师,任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委员会主任、中国电信科技委数据专业组副组长、CCSA TC614网络5.0联盟副主席等职务,长期从事电信运营宽带网络领域的研究,曾获2008年度政府特殊津贴。


大咖推荐:

作者对算力时代下的新型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架构与云网融合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的解读,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与观点,指出了“算力三定律”,详细分析了算力网络的演进趋势,对新型数字信息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有很强的指导价值。

——柯瑞文  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作为国内算力网络产业的实践者和倡导者之一,本书作者对算力资源与泛在云网设施的结合有独到的见解,2021年7月在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部门(ITU-T)第13研究组(SG13)报告人会议上,他们所在的研究团队推动ITU开启了Y.2500系列编号,已经形成了以中国电信牵头的算力网络框架与架构(Y.2501)为首个标准的算力网络系列标准。

——尹浩  中国科学院院士

本书的创作人员均来自具有丰富行业经验和宏观视野的中国电信一线专家,从对算力需求具有巨大驱动效应的新应用——元宇宙的发展,到算力基础设施的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和可信化等新趋势,为读者深度剖析了以算力为核心的整个软硬件基础设施的演变历程,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把握算力时代,以及未来智能时代的技术脉络和发展方向。

——孙凝晖  中国工程院院士

以大算力、大模型为核心要素的智算要真正地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各行各业,进入千家万户,依赖的正是算力供给模式的创新。大算力、大模型的落地均面临建设成本高、技术门槛高、运维复杂等多种挑战。因此,无论算力还是算法模型都应像电力、热力、水一样,由统一的社会基础设施进行供应。

——王恩东  中国工程院院士

算力已形成计算、存储、网络等多个服务维度,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5G等一系列软硬件基础设施赋能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算力网络已成为未来6G网络的潜在技术和关键能力,是实现6G智能内生、可信内生、绿色内生的必要条件。特别是元宇宙概念的提出,为人们实现虚实平行空间下的随时随地、多元化、深度沉浸式体验展现了美好愿景,同时也对算力带来了巨大需求。

——张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

作为一本专门聚焦前沿知识探索和研究类的图书,本书关于算力发展及其相关技术趋势的观点都是较为前沿和新颖的,将为科研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提供重要参考。

——吕廷杰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