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新闻

2022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总收入达13586.99亿元

当前,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规模、发展和趋势怎么样?9月20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在第十三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上发布的《2022—2023年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对此作出回答。

《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总收入达到13586.99亿元,比上年增加6.46%。其中,互联网期刊29.51亿元、电子书69亿元、数字报纸(不含手机报)6.4亿元、博客类应用132.08亿元、网络动漫330.94亿元、移动出版(仅包括移动阅读)463.52亿元、网络游戏2658.84亿元、在线教育2620亿元、互联网广告6639.2亿元、数字音乐637.5亿元。

网络文学成为数实融合桥梁

《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网络文学作家数量累计超过2200万;全国重点网络文学网站新增注册作者260多万人,同比增长13%。年度新增签约作者17万人。以“90后”为代表的青年作者逐渐成为网络文学创作的中坚力量。网络文学成为连接现实世界与虚幻世界的重要纽带桥梁。

分析2022年网络文学特点,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在解读《报告》时认为,其一,社会影响力进一步增强,主流化程度显著提升。有144部网文作品被收入国家图书馆馆藏,10部网络文学作品的数字版本被收入中国国家版本馆,网络文学价值的社会认同度明显提高。其二,网络文学版权开发周期系统性加强,开发周期明显缩短。以有声改编为例,相当一部分网文作品在连载期间就启动上线有声改编。2022年有声书改编授权3万余部,同比增长47%。其三,微短剧成为网络文学IP改编新方向。2022年新增IP授权超过300部,同比增长55%。其四,网络文学在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展现出积极成效。截至2022年年底,中国网络文学共向海外输出作品1.6万余部,包括实体书授权超过6400部,上线翻译作品9600余部;已形成15个大类100多个小类,都市、西方奇幻、东方奇幻、游戏竞技、科幻成为前五大题材类型。2022年,网络文学海外市场规模突破30亿元,海外用户超过1.5亿人,主要集中于“Z世代”。

全媒体渠道建设提速增效

经过近3年的探索实践,出版机构线上营销显示出成熟性,纷纷建立常态化、专业化机制。部分出版单位开展“中心制”改革,整合营销发行部门,成立市场营销中心,加强市场运营力量。同时,重视内容的二次创作,借力互联网平台,为图书增加曝光机会,抖音、快手、B站、小红书、微信公众号及视频号等成为出版机构吸引流量、聚拢流量的重要阵地。

魏玉山认为,在全媒体渠道建设过程中,发展机制持续健全,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积极成效等因素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2022年9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首次增加“数字职业”标识(标识为S),共标识97个数字职业。其中,数字出版编辑被纳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标志着数字出版编辑作为职业身份得到了国家认证,将推动数字出版人才队伍建设提速。

需要提及的是,2022年出版直播电商平台销售品类不再局限在童书和工具书,纯文学和知识性强的书籍也有了不错的销售业绩。销售方式也从叫卖式硬宣传直播向有内涵的知识分享型直播转变,进入直播带货3.0时代。多家出版机构通过“绑定网络+孵化IP”颠覆传统图书销售模式,积极开拓私域流量,以任意时间、任意频次,直接触达用户自媒体、用户群等渠道。

数据成为出版竞争力要素

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2023年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提出“组建国家数据局”。在此背景下,数据在促进出版供需匹配、生产端和消费端的高效循环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这体现在以数据贯穿出版整个流程环节。魏玉山认为,基于数据洞察,精准满足读者个性化、多样化需求,供给与需求高效匹配的定制化内容服务将成为趋势。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数字文化新业态、新领域的不断涌现,数字版权持续延伸,数字版权已成为数字内容产业的核心资产,价值日益凸显。数据显示,版权产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达到7.27%,这一数据已达到支柱性产业的水平。

与此同时,规范数字版权价值评估流程与评价指标也被提上日程。出版业加快搭建数字版权管理服务平台,借助区块链等技术,为数字版权管理、确权、鉴权、授权、交易、用权和维权,以此推进数字版权使用交易的合法合规,助力数字版权资产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