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新闻

《星空与半棵树》:宇宙尺度下的众生观照

6759860_9ca77f47-a0af-453e-bd8a-3ece7c59745c

《星空与半棵树》,陈彦 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我喜欢这次伴随了我好多年的星空纵深之旅,更喜欢那半棵一直紧紧牵绊着我的乡间田埂上的树。”叙写基层公务员日常的琐碎与坚守,探索星空与大地间秦岭众生和谐共存之路,对乡村生活细节如数家珍,能缜密地按戏剧形式铺垫,引入,并导入一幅引人入胜的乡村图景。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陈彦最新长篇小说《星空与半棵树》取“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之意,走进了读者视野。

《星空与半棵树》书名虽算不得“前无古人”,却称得上“匠心别具”。一个在天,一个在地,两者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书名很惹眼,读者很好奇。作者在看似波澜不惊的每个角落深埋不安与骚动,叙述人生的隐秘、悲哀、挣扎、遗忘和无常,并散发出一种癫狂的宁静。指尖拂过最后一张书页,小说内部巨大的张力才得以尽情体现,读者于是下意识地击节叫好。这正如一出好戏,看似按部就班地铺叙,到最后戛然而止,观众方从戏里出来,细细品味,顿觉醍醐灌顶,余味悠长。透过书名,探寻小说艺术,《星空与半棵树》中把小说叙事表达的技巧与戏剧舞台氛围的营造进行圆润对接,身兼作家与剧作家两重身份的陈彦自是“技高一筹”。

书名“星空”与“半棵树”成为一个联合体,书中最核心人物“温如风”与“安北斗”也成了一个联合体。表面上看,作为“上访者”的温如风和“劝访人”的安北斗是“势不两立”的。在安北斗看来,与浩瀚星空相比,地球都不算个事,何况半棵树。所以,刚开始他的确不能理解温如风一而再再而三上访的举动。然而,安北斗和温如风最后竟然达成了“和解”。这种“和解”来源于作者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在眺望星空与关怀大地的过程中不难发现,作者始终关注的是处在当下时代、当前社会中的普通人的生存问题。温如风本无意执着于上访。那棵老树,温如风拥有半棵树产权。一开始他找了几次也就放弃了,可是好脾气的他不断受到周围人的讥讽和嘲笑,偶然得知真相后,他踏上了寻找自尊与公义的道路。安北斗本是计生办专干,他实际所做的工作有时很卑微,甚至经常被人指点、责骂、鄙夷。苦闷、无助、无解的安北斗便以仰观宇宙,来暂时逃避现实中的困扰与难堪。眺望星空成了安北斗对完美理想的精神追求,而半棵树则是温如风对公平正义和个人尊严的追求。于是,安北斗理解了温如风。读者自然也读懂了作者的良苦用心。

小说是写人的艺术。人是最复杂、微妙、多变的。在陈彦心中,“无论文学,还是戏剧,都不能缺失悲悯与人道情怀,更不能缺失对混沌,甚至幽暗生活的点亮。”《星空与半棵树》中,作者书写了小镇公务员的百味日常——他们需要承受各种压力与委屈。当然,他更看到了“小人物”的辛酸煎熬。故事主要围绕村民温如风和村干部孙铁锤的矛盾、温如风与安北斗之间的博弈展开,但同时也刻画了派出所所长何首魁、镇党委书记南归雁、前民办教师草泽明以及安北斗的老婆杨艳梅、小混混叫驴、狗剩、羊蛋等文学形象。无论是安北斗、南归雁、何首魁还是温如风,他们都不过是整个社会中的微小粒子,他们所面对的生活困境看似不过是一地鸡毛,然而细水微澜中却翻滚着中国基层社会的新鲜血液。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生态主义和荒诞主义在书中形成了交响诗,作者将“择善固执、真诚活着的普通人”作为观照的对象,凝聚了生活经验和生命哲学,其本身就寄托着作者对渺小生命的乐观与自信。

《星空与半棵树》用猫头鹰视角开启全篇,这是陈彦写作的探索。“猫头鹰”这一意象赋予作者360度的全景视角,也赐予读者从更广阔的星空来打量现实、省察生活的能力。一部乡村全景与基层社会生态的中国式书写,一个眺望寰宇与捍卫星空的执着信念,展示出植根于传统文化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因此,《星空与半棵树》奉献给读者的不只是一个故事,还有一份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