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新闻

​《旅行的植物》:用文学讲好科普故事

《旅行的植物》:用文学讲好科普故事

《旅行的植物》,[意]特尔莫·普列瓦尼,安德里亚·维科 著,天天出版社

少儿科普图书不仅要向孩子们传播科学知识,激发他们对事物的好奇心,更要向他们传递科学精神、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培养他们的动手实操能力。而通过文学构思和艺术手法来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表达方式,即科普与文学二者巧妙结合的图书作品,不仅能够让孩子得到科学启迪,又能获得文学的审美享受。

《旅行的植物》就是将科普融入文学故事的童书产物。作者特尔莫·普列瓦尼作为生物学哲学专业教授,在保证知识点准确性和严谨性的基础上,将多学科知识杂糅在一个稀松平常的生活故事中,带给孩子不一样的阅读感受:你知道香蕉曾经是有种子的吗?杏仁是有毒的?当番茄第一次出现在欧洲的时候,它们也被认为是有毒的?植物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香料、药物,以及它们进化与传播的有趣故事等,也教会了我们勇敢应对机遇与挑战,做更好的自己。 

首先,突出儿童本位,视角独特。儿童本位,顾名思义就是站在儿童的立场思考问题,理解孩子在不同年龄段的学习特点与认知规律。一般而言,学龄前儿童(6岁以下)对于图片的感受力要比文字强,读图是其主要的阅读方式,一幅幅优质的图片能够直观地传递给他们更多的科学知识;图书的形式设计也可以更加多样化,通过各种好玩的设计将深奥的科学知识转化成适合幼儿认知的内容。小学低年级段的孩子由于增加了识字量,可以阅读图文搭配的科普读物,适当的插图能够增加内容的感染力、扩大信息量,编排形式和封面设计上会更加活泼生动,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小学高年级的孩子随着识字量的大量增加和理解能力的不断提升,则可以阅读以文为主的科普读物。

《旅行的植物》一书符合中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与阅读习惯,内容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相匹配,用口语化的语言还原科学真相。小主人公朱莉娅不喜欢吃蔬菜,相信很多小读者也有同样的烦恼吧,阅读时容易产生共鸣。为了给班级的期末聚餐做准备,爷爷布鲁诺提议带她去格兰德菜市场亲自探索一番,由此展开对各种植物的讲述,视角独特,能够迅速攫住孩子的好奇心,吸引孩子一直读下去。

其次,“硬”知识变“软”,专业界限模糊。之前很多少儿科普图书都采用“填鸭式”的方法向孩子灌输知识,内文设计成一问一答式,重在告诉孩子结果,而不是引导孩子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进而想办法解决问题,因此小读者不能从阅读中感受到探索科学的乐趣。而现在的科普“硬”知识都被软化了,文学性和趣味性变得越来越强,跨门类、跨学科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

《旅行的植物》一书就胜在其题材具有更广阔的视野,将科学知识融入到一个爷爷带孩子逛菜市场的故事中:小女孩朱莉娅跟随爷爷布鲁诺在菜市场的各个摊位上寻找合适的食材,收获了一次次与植物的奇妙相遇,从而知道了不同植物的进化与传播知识。语言平实生动,插图逼真形象,引导孩子走进自然世界,通过自己的眼睛去探索和发现科学知识,让孩子能够参与到科学的发现和发明中来,了解丰富的植物百科知识。

第三,培养关联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关联思维指的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相关或相异的事物进行联系,从而对事物产生不同看法的一种思维方式。面对未来纷繁复杂的学业生涯,单一的思维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孩子的学习要求,关联思维和自主学习势必成为值得孩子关注的两个重点。优质的科普读物可以将不同学科进行“串联”与“并联”,让孩子能够自主将在书中学到的知识和自己的日常生活进行关联,进而培养他们的知识综合能力和发散能力,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旅行的植物》虽然讲述的是一个关于植物发展演变的故事,但同时将人文情怀、社会历史与地理知识互相融合、交织在一起,把自然科学作为历史进程中的一种现象去观察和讲述,让孩子们自然而然地走近科学。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了解到不同地域植物们的生活习性与特点,也让他们知道了空间地理的横向延展,将生命与地域相关联,更易于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第四,树立榜样,汲取成长正能量。我们吃的番茄、香蕉、玉米等蔬菜瓜果很多都不是本地产的,它们没有脚,也没有交通工具,是怎样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呢?了解书中植物们的进化发展,感受它们对生命的坚持和对新生的探索,能够为孩子提供一种学习的榜样和力量。植物们不断经历变化,努力适应新环境,每一次“旅行”都是大自然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也是植物们在岁月变迁中衍生出来的智慧。这不仅能够引发孩子对生命的感悟和思考,也为孩子树立学习榜样,从平凡的生命中收获坚韧不拔、努力拼搏的成长力量。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