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出版

未来已来:ChatGPT时代出版知识服务的挑战与机遇

2022年11月30日,美国OpenAI公司研发的聊天机器人程序ChatGPT上线发布,短短4天,用户量达到百万级,不到2个月突破1个亿,其强大的“吸粉”能力,标志着人类正式开启了人工智能2.0时代。有人断言,不久的将来,法律工作者、媒体从业者、平面设计师、工程师、客服等数十个职业将被AI无情地取代。而对于传统出版行业来说,前脚才刚刚迈入所谓的“全媒体时代”,后脚便被一个开源类大型语言模型颠覆了认知。以ChatGPT为代表的进化型AI技术所掀起的风暴,令出版从业者再一次不寒而栗。未来,传统出版行业何去何从?出版从业者会沦为“无用阶级”吗?智力劳动创造的知识服务价值真的不及AI一键式给你的回答?作为一名从业10余年的编辑,面对这场新的技术革命,笔者从挑战和机遇两方面有了如下思考。

挑战一:颠覆行业生产结构。

ChatGPT横空出世对某些以基础语言生产、逻辑运算、经验生产、自动化等为主要特征的行业带来重重危机。已可预见,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将会发展成集合人类视觉、听觉、触觉、心理等各个维度的全面智能。就传统出版行业来说,未来因人工智能的渗透,在编印发出版全链条上,无论是生产关系比例、结合方式还是运行规律等都会发生结构性转变。以编辑为主体的内容生产加工方式将逐步转变为“编辑+人工智能”为主的生产方式;传统印刷将被全自动化、无人化、智能化印刷装订设备所取代;对于营销发行工作,尤其是在客户关系管理、资源搜集、渠道分析挖掘、销售研判预测等方面,人工智能也将取代人类生产力。

挑战二:颠覆知识服务方式。

随着近年来各类短视频、微电影、微综艺、微课堂等井喷式发展,用户自我生产内容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各家出版社在各自细分领域内下功夫研究用户需求,渴望继续以科学权威的知识服务优势战胜用户自主策划生产内容的模式。而此时,人工智能代替人进行艺术创作早已不是新鲜事。2017年,微软“小冰”的原创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正式出版;同年,清华大学孵化了一款中文古体诗歌生成系统——“九歌”。有人指出,沿着这样的发展趋势,人工智能通过大数据模型和强大的算力,精准分析读者需求并快速输出内容,在以图书产品为主的传统知识服务,以扩展阅读、数据库资源为代表的增值服务,以及以知识图谱为代表的解决方案等知识服务体系下,将进一步取代人类。

挑战三:颠覆知识服务规律认知。

ChatGPT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自学习能力和纠错能力,尤其在自然语言的处理上表现出了惊人的实力。出版行业由策划起步,到作者写稿,再到编辑审校加工,环节多、周期长,印刷发行后的经济效益风险也较大。而人工智能利用大数据优势,能够快速定位用户需求,在选题策划上发挥无法想象的优势。AI在一键式写稿、智能审读校对、自动生成表格数据、快速制作知识图谱等方面也将大大缩减知识服务周期。

传统出版与ChatGPT的较量注定会输吗?笔者的回答是:不会。原因有三:第一,新技术的崛起、人们阅读习惯和学习方式的转变都改变不了出版的本质功能。出版代表的文化特征、道德风尚、作者思想等都是机器所无法学习的,甚至由AI创作的内容还会引发政治性问题。第二,作品是智力成果,带有深度和思想性。而ChatGPT的知识是人类提前预置的,它无法回答训练数据之外的问题,无法理解所生成的文字的语境和含义,它只能成为大数据的搬运工和加工者,而非智力劳动的创造者。第三,ChatGPT的知识结构更新是有周期的,所有机器学习都基于逻辑和学习程序,依赖人类存储新数据并改进算法来进行训练,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那么,既然ChatGPT有诸多缺陷,在来势汹汹的人工智能面前,出版业在知识服务体系下又有哪些机遇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机遇一:技术革新促进出版业知识服务高质量发展

出版业的知识服务体系有三个层级,一是开发专业化图书产品作为提供知识服务的根基;二是通过先进的数字技术,提供数字内容资源知识服务平台,构建集成化、深度加工的知识产品服务形态。三是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主动提供信息搜集整理、过滤加工、分析认证等有针对性、个性化的知识解决方案。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无疑给我们提供了高效快速的知识服务生产工具。未来,出版业的知识服务内容将被全面数字化,知识服务手段将被深度融媒化,知识服务形态将被模型结构化,传统出版业知识资源生产的供给能力也将大幅度提升,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机遇二:技术赋能促发图书出版经济新增长点。 

以ChatGPT为代表的新型技术是把双刃剑,行业内要正确看待并善于利用新技术,以此来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如今,地图出版已逐步向特殊材质(PVC、EVA、磁性地图、水晶地图、夜光地图等)、特殊形态(3D立体图、地球仪、拼图等)、特殊功能(图像识别AR类、语音识别对话类、磁悬浮类、触控光显类、智能家居互联类等)转变。作为一家专业地图出版社,一是要适应时代特征,改变编辑设计编制理念,在把握政治性、科学性、准确性和实用性以外,要充分考虑地图作品的艺术性和美观性,向符号设计、色彩设计、整饰设计、装裱包装设计方面倾斜。二是搭乘高新技术快车,以出版社的口碑品牌与技术大厂合作,通过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多媒体、虚拟仿真等技术赋能于地图产品之上,增强地图扩展阅读功能,提高知识服务的用户体验感,提升产品科技含量。三是适度利用各类新技术平台采集分析市场数据,在地图细分领域潜心研究用户需求,精准策划、精准营销,打破高度同质化、低成本怪圈,走主题差异化、内容精品化、定制个性化之路,为地图市场注入新的经济增长动力。

机遇三:技术加持推进知识服务更高效更专业更精准。

知识服务归根到底是知识本身的传播,而积累和创造知识的永远是专业的人而非机器。AI加工的对象几乎全部基于现有给定的知识体系。当知识服务的生产者能够利用好各类新技术的时候,知识服务便会朝着更广、更深、更精的方向发展。以南海维权知识服务项目为例,该项目基于大量有关南海研究方向的资料形成了地图库、文献库、法律库、影像库、舆论动态库等多个智库系统,并利用数字化技术,掌握了从研究报告到反馈评价共13个流程的所有工具。这是出版业做知识服务可以参考的一个成功模板,即利用先进的数字技术,由专业知识和技术人员搜集加工处理海量信息,到形成资源服务平台,最后到提供解决方案的产品。

在图书出版极度繁荣的今天,面对分众化、个性化、实时化、去中心化、去中介化的知识服务需求,出版人应当以更开放包容的精神做出版,既要成为专业领域内的专家,又要成为操控技术的专家甚至领头人,这是万物皆媒、智能传播的时代召唤,出版业只有拥抱新技术,才可能开始生存大迁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