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聚丹心
第109章 声像公司初入地 意料之外多荆棘
“戚老弟,你记住,进了出版系统,我就不是当初与你一起读书看报谈心的‘老石头’老哥哥了!所有的工作,我会按组织与人事管理规定严格要求你。”
“老哥哥,不,石处长,您放心吧!我一定会认真对待工作,绝不会放松自己!”
石依闻为戚科夫办好了人事手续,亲自将他送到声像出版公司,一路上开诚布公。戚科夫谨慎地承诺着,不忘强调一句,给石依闻,更给他自己:“我不会忘记自己申请到出版系统来的初衷!”
“那好,晚些,我将你送到办公室,介绍给大家就回去。”石依闻沉声说道,却含着隐隐的不放心,“小戚同志,花部长开玩笑对我说:我给了你一块‘硬骨头’。这可能是真话!这份工作对于你来说,是个新的起点,你要做好攻坚战的思想准备!你们现在最重要的任务:首先是配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用先进的声像技术加强思想教育与法治教育,其次,要坚持为教育服务的方向,为少年儿童及师生们提供合适的学习用品;第三么,伴随经济的大步向前,要多推出形式与内容多样,能够展现中国文化艺术博大精深,帮助市民提升文明层次的声像品,提升大家的艺术修养与文明素质!”
“好的,我会认真思考!”戚科夫更加郑重起来,不顾轿车的颠簸,拿出笔记本记录着。
老石头深深吸了一口气:“我开始负责出版系统人事工作以后才知道:声像公司的设备是国内最先进的,但是当前推出的声像制品缺少新意、品类也不多……你要去负责的编辑部,其中有20几位同志,包括编辑室、美工室、录音室等。除了编辑室、美工室有几位与你年龄差不多的中年同志,其他都是比你小十岁以上的年轻同志。他们学习与掌握了一部分现代声像制作技术,但总体上还缺少一些士气,思想意识上还需要进步,所以我与领导们看中的并不是你在这方面的专业能力,而是你具有很深的爱国思想,品质正,且对于工作有很高的热情,敢大胆地创新与实践。这是现在声像出版方面急需的,但是方向虽明确,路却要你团结大家一步一步去摸索。我们需要看到你们的成绩。但这个过程里,我们因为没有多少经验,也帮不了你们太多……”
戚科夫,还真的没经历这样的“新同志欢迎仪式”!
石依闻将他送到声像出版公司介绍过后,除了其他两个部门的负责人热情地与他握手,他即将负责的编辑室里,二十几个人只站起来了一半,稀稀落落的掌声尴尬地响着。不少个年轻同事相当闲散地坐在座位上,用不同的目光探究着他。
等石依闻与其他两位部门的负责人离开后,一位留着时兴夹克衫的小伙子干脆开了口:“戚主任,你是哪个大学毕业的?学的文科还是理科?什么专业?之前在声像出版方面,有什么成功的经验吗?”
戚科夫略有些尴尬,他还没有坐到自己的位置上,看到列为他管理范围之内的同事们的名单呢!这位小伙子的提问又缺少些礼貌,但这不妒碍他诚实的回答:“呵呵,我之前就读的是师范,曾当过不少时间的老师,后来读了工农兵大学,在北区业余学校工作,后来调入北区文化馆负责群众文艺工作的推广,在声像出版方面,的确没有什么经验。”
“嘻……”一声相当轻视的笑不知从哪个角落窜出!坐在座位上的大部分年轻人明显放松起来,脸上或多或少浮现出轻视或不在乎的表情,甚至有两个年轻小伙子张开大嘴,打了一个哈欠。
幸亏两位负责编辑的中年同志赶过来:“你还不熟悉这里的环境。先坐一坐,吃些茶,晚些,我们陪你各处去看看。”
戚科夫非常新奇那些专业仪器,细细看了不少时候,才走回办公室。
还有没进门,只听房中有男、女声在议论:“真不知从哪里‘请’来了这位主任,连声像都没有接触过,怎么管理工作?”“我还以为他是复旦或同济大学的高材生,弄了半天,就是个教语文的老师!”“我看他啊,就是个门外汉,也管不了我们。我们还是自己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对了,小姚,你不是说在久光百货看中了一条裙子吗?我们下午没有事,去看看吧?”“好啊,哎,小冯,要不你一起去?你不是要给老婆买条围巾过生日吗?”“我就不去了,上周我还有一段录音没有做完,拖了这几天,再不做有点不好意思!”“拖几天也拖了,不在乎这一天,再说了那位新来的戚主任又不懂我们的工作,拖一拖他也不知道。”“那好,你们吃过中饭叫我!”“我看啊,那位戚主任没有专长,只怕做不了多久,就要byebye了。”……
听到这里,戚科夫看两位中年编辑的面色显出无奈,笑了一笑,轻咳一声,进到办公室内。
几位坐在办公桌上聊天的年轻女同志跳下桌来,若无其事地回到各自的座位上。
那穿着夹克衫的小伙子与另一个留着披肩卷发的小伙子凑头在一起,用双喇叭收录机听着港台流行音乐,声音放得很大。见戚科夫颇有兴致地过来听着,他们却“吧嗒”关掉了收录机,挑衅一般地笑道:“主任,你用不着听。这些歌曲,你也不知道哪首比较好,更不懂后面的录制。”
戚科夫笑起来,伸手将他们手边的一盘盘磁带拿起来:“对录音、录像,我是一窍不通的擀面杖,以后要搞好工作需要大家多多关照,请你们当我的师傅!”
说完,他郑重地向大家弯腰下来。
“戚主任,你带来了这么多的书和报刊?”
之前负责编辑部工作却无奈自行请辞的陆浅因编辑能力出众被石依闻硬留了下来,恳请他辅助戚科夫工作。几天来,他细细向戚科夫介绍着编辑部的工作程序、已有的产品分类等等,当他再一次拿着材料进到里间属于戚科夫的办公室时,却被办公台上高堆的书刊吓了一跳。
戚科夫从书刊堆后抬起头来,热情地向他一笑:“陆老师,您告诉我的信息太有用啦!我正在梳理,后面会提出一些建议,然后汇总大家的建议,制订近阶段的工作计划。”
“计划好制订,可是落实起来,有点难啊!”陆浅无奈地摇头,“你看看办公室里,现在离下班还有一个多钟点,可一半的人已经走啦。”
戚科夫吃惊,伸头看了看门外:“他们为什么这么早就走啦?”
“因为有人感觉工作已经做好了。有人认为工作无所谓,早一点晚一点都可以。还有些,因为家里各种各样的理由!”陆浅回答得相当郁闷!
要不是这些,他怎会自动请辞呢?
“难道没有订好工作纪律吗?”戚科夫还是奇怪。
“订啦!可是落实起来有难度啊!”陆潜把手中的材料重重放在戚科夫那堆材料山上面,“他们自恃有先进的技术或是其他支持,就像掉进炉灰堆里的豆腐,拍不得,吹不得,你说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