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图书

丹心摇篮丨第六卷 伴腾飞丨第107章 机遇两重何难选 本心循从方始安

第107章 机遇两重何难选  本心循从方始安

“馆长,他们是?”

不安爬上了施副馆长的声音,看着花部长严肃的面容。

“是市里宣传、组织与新闻出版几方面的负责同志,还有一位是‘张思德营’的淳教导员。他们听说我们办革命历史与烈士事迹展览,特地也来看看。”花部长简单介绍。

“我看,小戚同志写的这几篇文章蛮好。他想用阿珍姑娘不怕脏不怕累为群众服务的事迹,表达北区人民对党的感恩、为人民奉献的志气,与展览一起宣传也是正确的。”

“呵呵,我在‘张思德营’,一直记着,也一直与战士们说:曾经主席与总理教导过大家:在‘为人民服务’和‘为人民利益而死’这个根本目标之下,革命队伍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工作分工不同。同志,你可不要忘啦!”

“我……”

“老石头”几人看了贴在宣传栏里的两张报纸,回头笑着与施副馆长说话,让他迅速红了脸,拽了拽戚科夫,跟着一行人进到展览厅。

“花部长,我们赞成并支持你与文化馆同志们的提议——想办法调配力量、筹集物资,争取尽早在北区办起可以长期参观的革命历史展览馆,作为全市可以经常开展爱国教育的场所!”

“太好啦!”戚科夫与馆员们都鼓起掌来,施副馆长也在其中。

此时,王馆长却露出有些古怪的表情!

他看了施副馆长和戚科夫一眼:“以后这一块的群众文化宣传工作,施副馆长你要再多费费心,就交给你负责了。”

馆员有些奇怪,将目光投向了戚科夫。戚科夫鼓掌的手停顿了几秒,很快,又真诚地继续拍起来。

施副馆长受到了鼓励,挺了腰杆保证:“我会把这个工作抓好!”

“小戚同志,你跟我们到办公室来一次。”花部长招呼着戚科夫,转身而行的脚步却有些滞重。

“您真的建议我调到出版公司?”

听到花部长说出,他在市里开会的时候,与已担任市新闻出版人事管理人的石一闻同志谈起了戚科夫推动的群众文艺活动、组办的爱国教育展览活动又拿出了戚科夫写的数篇文章,顿时引起了石一闻的注意,当场就提出,为了促动改革开放后的人民教育、丰富群众文艺形式,出版方面有可能需要戚科夫这样的人才去负责新成立的出版公司,很想他“让一让人才”,随后又向市宣传与组织部门汇报了情况。

“我们今天来北区,一方面是看看这里群众文艺与爱国教育展览开展的情况,另一方面,就是到现场来考察考察你的情况。”“老石头”冲着戚科夫笑眯眯地说明,“你没有让我们失望,所以我们决定了,带你的人事档案与介绍情况去出版局党委,由大家讨论,如果通过了,就调你去新闻出版系统工作。”

张思德营的淳教导员放声笑道:“对,这是好钢用在了好地方!”其他两位负责人也点头不止。

戚科夫惊疑不定:“领导同志,请您们允许我想一想,这个太突然了!”

花部长本来就舍不得他,趁此机会赶紧开口:“我们也早就考虑要好好培养与发展戚科夫同志。你们知道的,我年纪大了,准备退下来,我已经在打报告,推荐戚科夫到区文化宣传系统担任重要职务,专门负责管理文化局与文化馆等单位。戚科夫,你要是还愿意留在北区,未来也是很有发展前途的!”

王馆长也赶紧帮声:“这样,科夫你就倒过来是我的上级啦!”

“不敢当,不敢当,我……”戚科夫感觉自己被架了起来,不知怎样选择。

还是“老石头”暂时松了口:“那给你两天的时间,回家考虑考虑。如果想好了,就打个报告,再请王馆长给我打个电话。”

“科夫,他们怎样说?”

看戚科夫已犹豫了两天。朱佩光心中焦急,晚上哄了两个孩子早早上床睡觉,自己紧张地坐在戚科夫身边,听他分别与杨长珍、邱范锋、老吴校长还有泉珠打电话。好容易等到丈夫放下话筒,忐忑地问着。

戚科夫看了看电话与手下的稿纸,缓缓地说:“他们都说由我自己决定,不过……”

“不过什么?”

“他们也都说,我的决定,应该不忘本来的志气——感谢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给了我成长的摇篮,真心实意地做到‘千歌万曲向党颂’!”

“这,不等于没有说嘛!”朱佩光有些泄气。

此时,她真是矛盾:

丈夫从来没有接触过正式的出版工作,又是调往市里,既陌生又有难度。假使他适应不了,再回到区里就尴尬了!

从内心讲,她很希望戚科夫能留在北区,因为他几乎从开始工作就一直在这个地方,从教师到下放去劳动,再回到学校,去业余学校招生,又转去文化馆做群众文艺宣传工作,可以说已相当熟悉北区的环境,如果到文化管理岗位,开展工作是驾轻就熟,相对容易得多!

忍了又忍,她还是将这些话讲给戚科夫听了。戚科夫一时无言,却无法坐在写字台前,倒到了床上。

夜色渐深,窗户外,人声渐渐静了,只有不知何处传来的微微虫鸣声。

戚科夫与朱佩光谁也无法入睡,一个半天仰面不动,一个辗转反侧、烙饼一样。

朱佩光所有的顾虑,其实戚科夫自己也早已想到,更何况前一天晚间,王馆长与花部长分别拉了他谈话,话里话外都是希望他能留下来,甚至花部长犯了犟劲,要硬与“老石头”磨一磨,将戚科夫再“要回来”。

“你在区里主管文化工作,多少想做的群众工作都可以顺心开展,为什么要去那人生地不熟的出版公司?我告诉你,石依闻同志其实在给你啃‘硬骨头’(难做的工作),你听讲过没有——那出版公司里有许多家境好的小青年,对于工作懒懒散散,很难管理,业绩出不来,所以才想到‘捞’你这个人才,可是你用什么去强行管理他们?去了只怕像关公一样败走麦城!”

想起花部长与王馆长“利诱加威胁”自己的话语,戚科夫不由苦笑。他知道,两位负责人一直支持他的工作,也一直爱护他,在工作中给了他许多学习与锻炼的机会。可是,两位负责人还没有真正了解他。

在文化馆与街道同志们的合作中,他已经得到了一些层面上的锻炼,并将区群众文艺工作推上了轨道,可论管理能力与领导基础,还是王馆长、施副馆长他们强一些,他并没有想过一步步做“官”。而他的本心,的确如邱老师、长珍姐、泉珠姐姐他们说的,就是“接过共产党给我的一支笔,成为一个作家,千歌万曲向党颂!”他本心里很希望到出版行业再多见识见识,再多锻炼锻炼,那么“老石头”抛来的“橄榄枝”正合他的心意。

至于大家为他冒险调职的担心,他感觉自己有心理准备,大不了,就像当初从业余学校招生办公室调到文化馆一样,从头再来喽!

这样想着,戚科夫翻了一个身,又将压在枕下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拿了出来,随手轻轻翻动。

奥斯特洛夫斯基一次次重新再来,接受锻炼的条件可比他差多了,自己有组织的爱护,有同志们的支持,更何况,自己处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的“春天”。各行各业在振兴待发,他有什么高峰不敢攀爬的呢?

这样想着,戚科夫安心地合上眼来,等朱佩光再一次推他的时候,发现他已沉沉地安然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