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图书

丹心摇篮丨第六卷 伴腾飞丨第105章 众志成城来助阵 姑娘扦脚去感恩

第105章 众志成城来助阵  姑娘扦脚去感恩

“这个活动我有意见!戚科夫怎么老出这种馊主意?”

施副馆长听到王馆长带回的消息,又接到工作安排,要他在春节前后带人清理馆物腾出空间、预备布置展览厅,顿时发了一堆牢骚:“我们北区文化馆才多大的地方?我们要怎样腾出场地给他办展览?就算帮他收拾出来了,可摆放的历史资料呢?馆长您不要和大家说一起想办法,您是知道的:北区在抗战与解放的时候,就是连天遭到炮轰飞机炸,那些资料都毁啦!就算还有一星半点,现在去找,到哪里找?漫无目的地撒网?要撒到什么时候?”

王馆长看着他,声音有些发沉:“戚科夫已经带着北区诗苑的年轻作家们开始跟老红军拜访他们相识的革命前辈、战友。区里花部长也在联系市图书馆、博物馆,恳请他们提供合适的史料,又邀请民政、妇联、侨联等单位帮忙,分头联络烈士家属等,争取收集编写相关历史资料。而我们这里的大周、小莫也学着戚科夫,主动联系报纸、电台,要向市民特别是北区上年龄的离退休人员征集他们收藏的历史资料……相比他们顶风冒寒在东奔西跑,我们已经轻了很多。我知道你的腰腿不是很好,那这样,今天下午开始,我自己带着大周和几位女同志来清理场地。”

“不,不,馆长你刚刚动过手术,哪里能让你亲自动手呢?我不是不愿意做的意思!哎哟,可真冷啊!”

施副馆长有些脸红耳赤,急急地辩白着。办公室的门没有关严,一股寒风吹了进来,他觉得有些透骨的寒冷,赶紧伸手将门关了起来。

戚科夫与两位听了电台消息应约赶来协助走访的学校老师顶着大风艰难行走在前往老战士家中的路上,看着席卷寒潮而来的风吹得身边个子瘦小的刘老师站立不住,他劝道:“刘老师,天气太冷,你爱人又病在床上,你还是先回去吧。我们两人分头去采访就可以的。”

“我出来时,爱人特别叮嘱过,要我代他问候自己敬仰的老英雄们,还给我一个新的笔记本,让我多听多记。”刘老师尽力扎紧围巾,拉住背包,将寒冷扎紧,压缩在背包里,坚持向前走着:“我们原来支援新疆,这样的天气遇到过很多次,没事的。”

“您也支援过新疆?”因为小妹田花同样支边的原因,戚科夫立刻对刘老师有了一种亲切的感觉。

“嗯,我们一开始作为知识青年去,到了农一师,什么工作也不会,是党组织安排人带着我们学习劳动技能,又在我们中间选拔人员去培训学习。我与爱人又有了机会读师范,后来调到学校做了老师,要不是爱人动了大手术,必须病退回来,我们不在意在那里贡献一生的!”刘老师在风中走得气喘吁吁,“戚老师你不知道吧?最初建立兵团的王将军也是很早就参加革命了,而兵团里也有不少老战士呢!开会或休息的时候,他们就喜欢给大家讲解放新疆的故事。那些故事很真切、很好听、很感人,可惜太远了,没有机会请他们来!所以,我听了电台里的消息,听说你们要采访老战士,立即就报名了!”

“我也是!”另一位牛老师也这样回应,“虽然我没有去到那样远的地方,可是在江西做知青的时候,我也接触到一些打过抗日战争或是解放战争的老战士。他们到现在依然保持了党领导的军队的优良作风,艰苦朴素、严以律己,很少对组织提什么要求,却处处想着为国家节约、为群众服务。他们身上透出的精神,真的是人们应该好好学习的!所以,我从报纸看到消息,推掉了去外省参加六省一市科普创作会议,请了一周的假来报名。”

戚科夫心中感动:“那我们今天就认认真真听老战士讲故事,把他们的话记下来!”

“好啊!”兴奋赶走了寒冷!

连着奔走了十多天,戚科夫的精神愈加振奋。汇总走访与采集的历史资料,他了解到北区更多的革命历史——老战士与烈士家属口述的消息、提供的照片,市图书馆、史料单位转借而来的历史资料更显示出党领导的队伍是怎样为了大众解放,冒着腥风血雨,在北区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展示出革命者坚强的革命意志与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而一些热心市民看到报刊消息后寄来的旧照片、旧报纸亦反映了历史上可歌可泣的革命事迹!

一天预定的采访任务超量完成后,他拖着疲累的身体,骑着自行车,想赶快回家整理材料,可脚部却忽然传来一阵阵疼痛,让他实在忍不住,下了车,在路边蹲下身揉起了脚。

“这位同志,你怎么啦?”一个骑着旧自行车、背着木箱的年轻姑娘路过,停了下来,“是哪里不舒服吗?”

“没有,我就是脚有点疼,大概走的路太多,磨破了。”戚科夫硬撑着回答。

年轻姑娘竟然放下了木箱,拿出后座上夹放的小马扎,直接请戚科夫在路边坐了下来。

“哎呀,这怎么好意思呢?”戚科夫见姑娘利落地将他的鞋袜脱了,用干净的手捧着他的脚看来看去,相当不好意思。

就算是冬天,他在外连奔带走大半天,这脚上也是有气味的。

“没关系,你不要动,我帮你扦一下脚。”姑娘一边拿出木箱中的工具,一边对戚科夫说明,“你的脚有嵌指、有老茧,还磨出了两个水泡,再不处理就会发炎。那时候就没办法好好走路了。你放心,这扦脚的技术是我爷爷、爸爸教的。他们做了几十年。我现在在浴室做售票员,经常给老年人义务扦脚。”

戚科夫看着姑娘已开始在他脚上动刀,只能任由她操作,不由好奇地问:“你是个年轻人,怎么做这个工作?不嫌脏不嫌臭的吗?”

“有什么嫌的?”姑娘抬头,冲他笑了一下,“要说脏臭,我爷爷说比不过以前的番瓜弄。那时候他们就算有扦脚的本事,虽不至饿死,但也就是住的‘滚地龙’,吃的猪狗食、穿的是垃圾堆里捡来的麻片,垃圾臭水遍地是。苍蝇蚊子绕着人飞,可是连洗个澡都是妄想!解放后,番瓜弄造了楼房,种了梧桐、杨柳树,又造了宽敞漂亮的浴室,还让我爷爷与爸爸都有了工作,所以我就用他们的扦脚技术,回报大家,表达感恩的心情啊!喏,给你扦好了,再给你上点药,贴个膏药……你穿上鞋子,试试看,是不是好了?”

说话间,姑娘已经处理好了戚科夫的伤脚。戚科夫听言穿鞋一走,真的舒服了许多,赶紧从袋中摸出了钱:“真是,谢谢你了!你收着。”

“不用的!”姑娘已经重新上了自行车,“我还要赶着去一位农学院科学家的家里,他要下乡指导农民种蔬菜,患了脚病,正着急呢。另外还有一个百岁老人与一个高龄瘫痪的急等着我去。”

“你等等,我与你一道去。”戚科夫调转了自行车,他决定先不回家,而是跟着这位热心的扦脚姑娘看看她是怎样去义务服务老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