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图书

丹心摇篮丨第六卷 伴腾飞丨第96章 一十八载终入党 精神文明新篇章

第96章 一十八载终入党  精神文明新篇章

戚科夫已做好了一切准备!

“书记,我可能耽误了学校的工作,请你们只管批评处罚,我诚心接受,我……”

无论组织上怎么决定,一定是有相应的考量,他不强调理由,虚心接受,努力改正就是。所以,推开学校党总支办公室的门,开口就自请处罚。

谁知党总支李书记与赶来的邱范锋对视一眼,笑了起来,旁边的几位党总支委员也忍俊不禁。

“小戚同志,你呀,你呀!”李书记索性站起来,将一份文件直接递给了戚科夫,“看看,你的入党申请书已经通过,马上就要成为预备党员了!”

“真的?”戚科夫“唰”地立起来,双手接过了文件,紧张地从头细细阅读。

邱范锋是特意从区教育局赶来的,看着心爱的学生手都有些颤抖,心中亦为他感慨:“我算了一算,从你第一次告诉我要入党,到今年已经十八年了!”

李书记竟不知戚科夫如此漫长的历练:“十八年,是一个孩子从出生到长成人的时间,这段考验的时间,不短啊!”

戚科夫捧着文件,立正身体,郑重回应:“我本来就是在党的摇篮中恢复生机、得以长大的孩子,考验十八年,是应该的!感谢组织给了我党员的光荣身份!我会更加努力地跟随党组织,用实际行动开展为人民服务!”

“好,好啊!”李书记相当欣慰,“那,我们再给你党员生命一份特殊的礼物——从下个月开始,由你带队,进行业余高中教材的开发,你认真准备准备,一定要向党组织,为教育行业,为全市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

不到两年时间,戚科夫一步步登阶似的,连续承担业余小学、初中、高中教材的组织编写工作,连他自己都感觉像在梦里一般。

这一次,他不再犹豫和担心,因为他记着自己新的身份——一位经过考验,要接受考察的预备党员!他这个摇篮中的孩子既然已经长大了,那就应该勇敢一些,大步向前迈进!

出于对业余高中教材编写的重视,市教委特意从北京等地请来了教育行业的专家,又从市立高中抽调了一些在职与退休的骨干教师,一同组成专业队伍,共同落实编写计划,并特地租用一处宾馆,为编写组提供食宿与开会的一应所需。

戚科夫知道,这次教材编写的意义更不一样,因为使用范围已明确需要拓宽,不再限于上海本市使用,还将作为业余高中教材的样板,面向沪苏浙以及更多的省份推广试点——因为义务教育从小学直到初中,高中的发展还远远未到普及的程度,许多学生在上完初中之后,就结束学校的生活,走上了工作的岗位,但他们仍有进一步读书求学的梦想,所以业余高中教材的推出,可以很有力地帮助他们实现梦想,继续充实、提高他们的素养。

面对为期半年的编写计划,他与朱佩光商定——要全身心投入到教材编写的工作中去,不再是进度紧张时留宿在办公室,而是非必要不回家中,日常生活也拜托大姐一家帮忙照应。

泉珠对此有些想不通:“佩光也快四十岁了。你总是忙着工作,安安与小武两个孩子就靠她一个人照顾,她又要上班,家里家外操劳很是辛苦,你怎么舍得呢?还是一周抽空回家几次,看看孩子,帮帮佩光。”

看着身边的妻子闷声不语,为自己准备着换季的衣衫与行李,戚科夫自然心中愧疚,对与小武一起做着作业、从不过来打扰自己工作的安安更是心怀亏欠——安安明显比其他家庭的孩子要更早成熟一些,刚上初中的他,不仅能够帮朱佩光调换煤气、背米拎油,而且处处照顾、谦让着表弟小武,像个长兄般教导小武做人做事,更在佩光生病、小武调皮受伤的时候为两人送水贴药,这本来应该是他这个不称职的父亲和丈夫承担的责任。

可眼下箭已上弦,他不能不去完成上级交给的重要任务,只盼早些做好工作,以便早些回来补偿妻儿。

朱佩光收拾好丈夫的行装,强收起舍不得丈夫的心思,将新织的毛衣给戚科夫套上:“在外照顾好自己,有什么事,我们会给你打电话的。”

戚科夫点了点头,将还不熟悉的电话号码记在贴身而装的小本子上——因为他承接了重要的工作任务,邱范锋特地向区教育局说明情况,区局为他家特批了一部电话,这让他稍稍放心了 些。

“辛苦你了……安安,帮我照顾好妈妈,也带好弟弟。”戚科夫低声叮嘱着,自己俯身将预备的材料装入大大的行李拎袋。

他这一回要带的书籍更多,除了区教育局提供给他的,还有杨长珍、吴佩芬、邱范锋、多位老师各自买来或写好送来给他的,满满地装了一整袋。安安调皮地拿了隔壁邻居的杆秤来称了一称,竟有三十几斤重。

 行李刚刚装好,门外就传来急促的敲门声,竟是杨长珍带着曾经到过朱家的陈琪与另一位女同志来访。

“哎呀,幸好,科夫还没有走!”杨长珍她们赶得太急了,站定后个个气喘吁吁。

那位皮肤白皙、身材修长的女同志笑问戚科夫:“戚同志,你还记得我吗?我们在你家乡的戏台边见过的。”

戚科夫努力回想,犹豫地试问:“您是,电影演员秦依老师?”

“呵呵,是我!”秦老师点头,“我们与长珍一起在市里开会,听她说起,你连着发表几篇很有意思的小说,我们今天约着过来,就是想问你要来看一看。”

她们也喜欢自己的小说?戚科夫心中讶异,从自家存放报纸的抽屉里将那两份寻了出来。

“哎呀,写得真好,就是我们想要用的!”陈琪虽说身材瘦小,性格却相当爽朗,与秦老师看过小说后表情欢喜,向戚科夫开诚布公,“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时,党领导指出,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所以,我们两人的影厂准备组织演员排练一些紧贴市民生活、具有教育意义的小剧目,为市民们送戏到基层。你写的《谁不顾全大局》《娇妻难忍》很可以改编做小剧目,进到社区、工厂、农村为大家演出呢!”

“哎呀,这真是太好了!”不但戚科夫,连泉珠、佩光都高兴起来。安安与小武开心地在秦老师与陈琪边上跑来跑去,“噢,我爸爸写的文章要被改编到舞台去了!”

朱佩光愁绪已解,想起了什么,转身去写字台里又拿出两本稿纸,塞进戚科夫的书包内,叮嘱戚科夫:“带着吧。有空就多写一写。你安心工作与创作,家里有我,还有大姐帮衬,不要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