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图书

丹心摇篮丨第五卷 怎舍得丨第92章 业余学校初见效 教材编写定目标

第92章 业余学校初见效  教材编写定目标

到了业余学校又一期招生的时候,戚科夫忙碌中,看到白校长兴冲冲地亲自陪着小赵几个青工来报读自动机械专业。

他只怕小赵认出自己来,要当面道谢,便偷偷拉了白校长到一边,请他不要介绍自己,然后悄悄地走开。

“你呀,你呀!做了好事还不肯让人家知道!”白校长送小赵等几个人离开后,回头来找戚科夫,嗔怪,“我原想着带小赵来报名,就告诉他是你写的小说,向大家呼吁的,让他向你当面道谢,你偏不让!你都不知道:我拿着报纸去找他们的厂长,给他讲了人们看见这篇小说时的议论。厂长脸一下子变得通红!他说区分管工业的局领导也召开了各厂负责人的大会,在会上也强调要求他们多给中青年工人学习知识打开通道,还拿了这份报纸做反面案例,说不能只顾眼前的生产,卡着工人的头颈不许充电,要往长远里看,让工人们变成工程师、专家,用技术来提高生产力,才可以赢得大效益!所以,今天我带小赵他们来时,厂长二话不说就签了字,还说,要让更多的工人来报班。”

“哈哈,他想通就好!”戚科夫大笑着,冲自己尊敬的前辈眨了眨眼睛,“我嘛,还是像雷锋同志学习,不要留名好了。党号召大家学雷锋,可没有过时噢!”

八月,闸北区业余学校因为报名人数越来越多,就增加了教室与课桌椅。戚科夫也分到了他的第一套公房,结束了一家租房而居的生活。

虽说公房是旧的,可一家人开开心心粉刷墙壁、布置房间。房间里堆满了喜悦的阳光!朱佩光特地为戚科夫买了属于他自己的第一张写字台,放在了临窗的位置,以便让丈夫读书看报、书写文章劳累的时候,看一看窗外的风景。

搬进新家的那一天,正是夏秋相交的时节,风吹得楼外的树叶“沙沙”作响,阳光时不时穿过云层洒入屋内,房中明暗交替,光影斑驳。

朱佩光接过泉珠熬好的绿豆汤,端给戚科夫时,却见了他手拿着一张报纸,站在写字台边、望着窗外发呆,任凭风将他的头发吹得纷乱。

伸手替丈夫梳理着头发,朱佩光忽然感觉丈夫眼边的湿意,一惊,急问:“你,是风吹了眼睛,还是哭啦?”说着,她急忙要关窗。

戚科夫却阻止了妻子:“不用,就让窗户开着吧。我是在看家乡的方向……”

“你?是想家与木秀他们吗?”朱佩光猜测着,“那等新年时候,我陪你回家乡看看。”

“嗯……”戚科夫微微点头,却又摇头叹息,举起了手中的报纸,“……今天报纸上登出了这条消息,我有些难过!”

朱佩光拿过来看,只见那上面刊载了签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新闻:“你,是为这个生气么?……你放宽些心,日本侵略军已赶出去几十年了,就让他们自己悔过吧,总不见得再发起战争打回去!”

“……你知道,我曾经是一提起日本侵略军就是万分仇恨的!我刚看到要与日本邦交的消息时,曾经很想不通!”戚科夫沉默,片刻后,才摇了摇头缓缓地开口,“可是,从开始谈日本邦交,报纸上陆陆续续写得很明白:我们的党是为了世界的和平、为了两国的人民,才决定恢复两国的关系,今天又签订这个友好条约,为的是制止杀人流血的战争,让侵略的恶行不要再重新发生。家乡那些血债不是非要冤冤相报、用没完没了的拼杀、用仇恨战争的方式去讨要的……”

“你能这样想,就好!”朱佩光已不忍看丈夫发红的眼睛,她自己的眼泪已止不住流下。

戚科夫反手为妻子擦着泪,回头看着在屋内欢快玩耍的安安:“我在想:要是党能够更早地领导中国,这个友好条约可以签订得更早几十年,国家就不会发生那样落后挨打的惨剧了。我的亲人们就不会死,千千万万的同胞也不会在战争中惨死……可是像出生在解放后的孩子们,没有那样的经历,就算我们有时谈讲,但他们的体会不深,所以,我觉得在教育中爱党、爱国思想的培养还是要再多一些,而且需要把这个作为重要目标。所以,前几天区教育局安排我一项工作,我现在很想去做。”

“区教育局又安排了你工作?”朱佩光讶异。

“嗯。”戚科夫深深吸了一口气,“他们想要我带队,编写业余小学的全套教材。”

“你做得了吗?”朱佩光相信戚科夫在文科上的才华,可编写教材需要文理兼长、全面兼顾。

“我也担心过,回复说要多想一想,但现在我决定试一试……不,是一定要做好!”戚科夫几口灌下了绿豆汤,“我要把爱国思想好好融到教材里面去!”

朱佩光接回了碗,却担忧难放:“可你的身体?”

她知道戚科夫虽然这些年来没有犯过肺炎,但他毕竟身体底子弱,对工作又一直热心负责,上起班来总是超时超点,加之业余时间还要写作,所以时不时会发些小毛病,肠胃也不好,人又到了中年。业余学校招生工作相对轻松,可编写业余小学教材面向整个区,这副担子会不会让戚科夫累坏了呢?

“放心吧。邱范锋老师得知消息,也找过我,告诉我,如果我要做这项工作,他就天天陪我早上长跑,锻炼身体!”戚科夫想起邱范锋,心中更加感恩——这位给他启蒙的恩师,就算做了区教育局党的领导,也一直关爱支持着他!

“同志们,我们经过反复讨论,制定好了教材编写计划。教材编写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融入爱党、爱国的思想教育。从现在开始,大家一齐努力,每个人发挥特长,严格按照计划编订教材初稿。各科的小组长每天下班的前到我这里来汇总资料。我请几位老教师来检查、校对……平时有什么问题,我们一起解决!”

在业余学校分配的那间办公室里,戚科夫开始了教材编写的工作。他成了最早到办公室、最晚回家的那个负责人。

早上,他与邱范锋长跑之后,就拿着匆匆买来的早餐开始自己亲自担岗的语文教材编写,认真选取课文,编写作业题目。到了中午,他会开始跟踪其他课程的编写过程,特别将自己在人防工地、农村劳动中办扫盲班所遇到的问题、积累的经验讲给同编教材的老师,而无论文、理科,他特别强调,要注意将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生活、服务人民的思想灵活融合进去,包括在课文的选择、作业题的制订方面下功夫。到了晚间,老师们下班,他还要拿过一天的资料与计划对比,再结合老教师们提出的意见一一将修改建议标在资料上……实在忙得晚了,他就抱起厚厚的资料带回家,通宵工作。

朱佩光实在心疼,干脆备了一套被褥,让戚科夫带到学校,让他忙时拼起桌椅,就睡着办公室里。

这年冬天,去边疆支援建设的田花、在安徽农村扎根的朱佩光小弟分别带了孩子回到上海探亲。戚科夫索性让安安与他们一起做了“试验人”,拿了新编的教材草稿给他们上课,一边上一边就发现的问题进行修改。

田花与朱佩光小弟回去的时候,两个孩子已不愿离开戚科夫这个老师,哭着闹着要跟了他学习。几经商量后,戚科夫与泉珠一人一家留下了一个孩子照料,从此,戚科夫就成了安安与朱佩光外甥两个孩子的爸爸。

“你是将业余小学先开到自己家里来了!”吴佩芬校长听说了消息,赶来探望,要让戚科夫到他们已分配起新校舍、重新开办的民办设阳小学去上课,却看到连邻居家的孩子们也来到戚家,热热闹闹挤满一室,听戚科夫上课,笑叹:“你呀,真是天生做教育的材料!”

“您与老师们结合上课,对这些教材提提意见!”戚科夫将编写的教材样本交在吴佩芬校长的手里,笑着回应,“您看,国家决定在全国恢复与增加建设169所大学,要进一步发展高等教育,适应四个现代化的需要。现在,上海的宝山钢铁厂、四川的攀枝花钢铁基地也建设好了。我们对孩子们的‘炼钢’工作也要抓紧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