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图书

丹心摇篮丨第五卷 怎舍得丨第89章 春回大地不忘本 心系人民念党恩

第89章 春回大地不忘本  心系人民念党恩

当压抑的心志,感觉到温暖的曙光,又有志同道合者的鼓励与安慰,那就像在冻土中蕴藏了力量、做好了生长准备的种子,等待开出一个春天!

戚科夫对于在农村参加劳动有了更加平和的心态,他不仅乐于用故事带给失学儿童无形的知识,也喜欢为社员们读报纸、讲新闻,其中还融合他与姐妹们、朋友们在解放前后“两重天生活”的对比。

可他最喜欢做的,还是用纸笔记下所知道的消息、写出心中的感想。

他先是为刘家峡水电站建成、人造地球卫星安全返回地面、福特总统来华访问,还有湖北秦简的出土激动,心歌高唱,后又悲痛一位位领导人与革命先辈的离世,痛彻心扉、长歌当哭……他把对这些的情绪全部用文字编结起来,写出了诗句、散文、评论……虽然这些文字没有地方给他发表,更不可能为他支付稿费,但戚科夫就是觉得这是他这一段人生中别具价值的财富!因为每一段文字里,都饱浸了他对国家、对党、对人民的情感,是带着他生命气息的,是与他要向党千歌万颂的心跳共鸣的!哪怕一时无人知道,但可以像默默沉睡的秦简一样,等待着被挖掘的那一天!

朱佩光知道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想办法乘了几个小时的车到乡里来,借着给丈夫换洗衣服的机会,将那些稿纸带回家中。每到晚上夜深人静、安安在身边熟睡的时候,她就会一行行一字字地帮戚科夫认真复核、誊写下来,然后一份份整理好,放在戚科夫的枕头下面,存着……晚间入睡的时候,她手抚丈夫的枕头,就感觉那下面的稿纸在搏动着戚科夫的心跳,滚热滚热的!

她有一种感觉,丈夫的这些文字,迟早会派上用场,将那份滚热的感情传予更多人的……

戚科夫笔下“红色的摇篮”没有忘记更没有辜负热心的孩子们。在风雨迫乱终于停止的时候,它重归安宁地摆动起来,让累极了的孩子们得以休整,重新获得生长的力量!

戚科夫终于可以返回城区、返回他的教师岗位了!

打好了依然单薄的行李,他与前来接他的朱佩光、杨少遥一起手拉送行的孩子们,看向春意萌生的农乡大地。

“戚老师,我们听生产队里的人讲:你是很想为群众做大事的,这一去,应该不会回来了吧?”一直喜欢听他讲故事的孩子们也要复课了,对这位“业余老师”却依依不舍。

戚科夫笑了,伸手摸着男孩子们毛茸茸的头发:“我们国家要发展经济,农村以后会变得很好,我为什么不会回来呢?”

“真的吗?”一个女孩子不确信地问。

“当然是真的!”朱佩光拿下自己头上的橡皮筋,将女孩子披散的头发扎了起来,“你们戚老师写的信上说,农乡大地养育了五谷、蕴藏着文明。他感觉这里会有许多好故事,就算他回了城,将来还是要到这里来,找寻这里的好故事呢!”

“戚老师,那你一定要来的呀!”有男孩子伸出小指头,要与戚科夫拉钩。

戚科夫朗笑了起来,真的也伸出小指头,与孩子们一一拉钩:“那可讲好了,你们要帮我留心好故事,等我来时,告诉我……”

戚科夫并没有骗这些孩子,虽然说他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归来,但是,红色摇篮培养出的孩子,可不是只会服务在城市的,前几天已经赶回市里,筹备越剧团重新开始的王雪娟也说,她们将来的演出是要同时面向城市与乡村群众的。她,会经常带着越剧团的姐妹们下到乡里的呢!

“科夫,我们走吧!”杨少遥将行李挂在扁担的两头,悠悠地起身。

他虽然人到中年,可脚步却比年轻时更加矫健、轻快——就在不久前,已被提升为客轮政委的杨少遥,主动要求重新回到服务员岗位,继续用他的小扁担服务人民。

这在许多人看来,放着好好的客轮领导不做,有不用经常参加基层服务的清闲不享,非要再一次申请回到服务员岗位,天天要做拖地板、打扫卫生间,还要“伺候”客舱乘客,跑东奔西,上下船连搀带扶还要挑行李……这简直就是傻瓜做的事体!要么,就是杨少遥沽名钓誉,所以,让他听见了不少明嘲暗讽的声音。

就连杨长珍与杨少遥的妻子,一开始对此也是十分地不理解,甚至杨少遥的妻子还为此回了娘家。

可戚科夫明白杨少遥的心思:“你呀,是感觉只有身在群众之中,踏踏实实做好服务、为需要的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才会感觉到生活的实实在在,才会感觉对得起党的岗位,是不是?”

“你不愧是我的好同志!来,平时你们不坐客轮,今天正好,我用小扁担在这里为你们夫妻服务!”杨少遥像年轻时一样,撞了戚科夫一下,大步流星地挑着担子向郊区公交车走去。

“弟弟,你回来啦?”戚科夫回到了他们一家人租住的小屋,留在家中打扫卫生的戚泉珠,发已花白,颤抖着扑了过来,抓住他上下打量着,“回来就好,回,回来就好!”

前来帮忙的杨长珍笑她:“你可是快退休的人了,还这样小孩子气,快让科夫去澡堂汰个浴,回来吃了饭好好歇歇,过两天精神抖擞重新去上课。你也是,帮科夫料理好就赶紧回厂,在退休之前,可要把新招工进来的女同志们带好了。我们那些好技术可一点不许保留,全部教给她们!”

“长珍,你都做了市里领导,忙着全国妇联代表大会筹备的事体,还是为厂里的大事小事操心,不怕累的!”泉珠嗔着,却是依言,将准备好的新衣衫给戚科夫递了过去。

“我这不是和科夫一起吃顿饭,就要赶回去了吗?”杨长珍利落地分发着碗筷。

“长珍姐,你进了市委,还要筹备妇联大会。”戚科夫惊讶地看着与泉珠一样到了知天命年纪的杨长珍。

岁月风霜在这位纺织女工身上留下了明显的痕迹,可是,她的行动还是风风火火。那份因着党而对岗位的热情始终是洋溢在笑容中的。

她,和他们姐弟一样,只是来自劳苦民众的普通人,可她在党的摇篮中,却踏踏实实从一名纺织女工成长为了身兼要职的区领导、妇女代表的联络人!这在旧社会是连传奇小说里都没有的!

杨长珍迎着戚科夫的目光:“我这不算什么。裔大姐她现在也进了市工会呢。我们党带领工人们,还要为富国强民多努力呢!你与佩光在教育行业,可也要这样!”

是啊,他们也要这样的!戚科夫手捧着衣裳,推开门,向室外的蓝天看过去。

太阳的光芒,洒在屋顶与路面上,头顶的天空碧蓝如洗,清风已驱散了阴云。

有孩子向天空中甩上了纸叠的小飞机,让戚科夫想起自己在少年宫放飞的那架航模,他,就像那架曾经折过翅的小飞机,更换了翅膀后,可以重新冲向天空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