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图书

丹心摇篮丨第五卷 怎舍得丨第79章 喜为父频传希望 猝遭乱但存微光

第五卷 怎舍得

第79章 喜为父频传希望  猝遭乱但存微光

“戚老师,恭喜你,恭喜你做父亲啦!”

感激鲍副参谋长让车、救人,坚持送司机出了医院门的戚科夫,回来时,只见孩子已呱呱出生,被一直帮忙守候在手术室门前的党支部委员何老师抱着递了过来。一股惊喜汹涌而来!

“谢谢,谢谢!”戚科夫因小心翼翼而笨手笨脚地双手捧过孩子,还没来得及问男孩女孩,却见小家伙已收了哭声,扭了扭身体,粉嫩嫩的小嘴吐了一个小泡泡,又两端向上弯了一弯,似乎要笑出来。

何老师稀奇:“哟,你儿子刚出生就会笑了吗?”

戚科夫咧开大嘴,捧紧了孩子:“估计是这小家伙知道自己一出生就在新中国、就是党的孩子,感到幸福吧!他再不会像我这个爸爸一样,出生时爷爷奶奶担惊受怕,连个郎中都请不起,后来一家人又吃尽了苦头!孩子,笑吧,多笑一笑!”

年轻的父母给儿子起了小名叫“安安”,不但是希望孩子平安长大,更有在祖国怀抱里安心生活、安心学习、安心工作,以至于安心为人民做好服务等一连串的期待!

有了孩子,夫妇俩生活也更见忙碌。因为朱佩光父亲身份与健康的问题,戚科夫决定将家乡的二姐木秀接来,帮助他们照料孩子。

陡然增住的人口与增加的开支,让本就清贫的小家愈见拮据。九平米的租住屋内,有时候连身体都转不过来。夫妻两人的工资要支付租金、奶粉与四个人的生活开销,相当窘迫。

邻里们有人羡慕甚至也有人嫉妒着他们:那间小屋内,经常传来欢乐的笑声、读书声,有时候,还有戚科夫粗厚的男声与妻子、姐姐的轻柔女声混在一起的合唱,从《地道战》到《东方红》,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到《北京的金山上》,从《洪湖水浪打浪》到《英雄赞歌》……这让孩子偶尔的哭闹声也变得不但不让人烦躁,反而给这个小小的家庭平添了别样的生机与动力。

戚科夫的确感觉浑身充满了源源不断的生机与动力!想到他与孩子可以同时成长在红旗下,想到他年迈力衰、目光昏花的时候,有孩子可以继承他为民服务的志向,一重重激情在他心中澎湃!

因此,在家中,备课、写文累的时候,戚科夫常常喜欢趴在床边,看孩子香甜的睡脸或看他含着拳头、咿呀呀含糊着婴儿的言语,不管孩子看不看得懂,拿来小红旗、红领巾、团徽、五角星给孩子一一展示,然后给孩子唱《共产主义儿童团团歌》《少年先锋队队歌》《义勇军进行曲》……夜晚,他忙累了,若看见安安醒来,就兴致勃勃地在孩子耳边读课本、读古诗,甚至读《鲁迅文集》《子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喜悦激动的声音填满了小小的家!

朱佩光对此哭笑不得:“孩子听得懂吗?”

戚科夫憨然笑着,卷舌“咯咯”地逗着孩子:“听得懂!就算他现在不懂,以后也会懂的!”

看着儿子睁大了眼睛好奇地瞅着自己,戚科夫知道,自己不但希望让亲生的孩子,更希望与儿子同龄的孩子以及一代代的孩子们,对比旧中国老百姓的血泪史,对比那痛失亲人、无食可吃、无书可读的苦难,对比那每天最大的期待就是能活到第二天、能塞饱肚子的惶恐,从而感受到生长在党的摇篮中的幸福!并传承这种希望!

那就让他先从自家出生的孩子开始,带他去感受,去品味这份情感吧!

忙碌的日子奔跑着,又到了一年冬季飞雪的时候,戚科夫忽然感到身边的安宁与美好被打乱了!小夫妻与老教师们惊慌地发现,周围的环境蓦然紧张,甚至连他们心心念念的课程教学也无法开展了!

学校在全市漫卷的口号与标语中被迫停了摆,学生们无法上课,老师们难以来校。

坚守在校园的戚科夫抱着课本,面对空荡荡的教室,心急如焚,又迷惑不解,只觉得心中的痛,一点点、一丝丝、一缕缕、一层层地涌了上来,灼得他难以呼吸——这个让他这个苦孩子有学上、有事业干、有家庭幸福生活过的国家,是一直给他希望与力量的摇篮,为什么?为什么会有现在这样的混乱?为什么,老百姓的孩子们又失去了读书的机会?

戚科夫在校园里胡乱走着。有人推开了他,往墙上刷上了标语、往教室门上贴了大字报。戚科夫忽然感觉头晕得厉害,看不清上面的字,最终,只能晕晕沉沉地走回家里。

刚进门,朱佩光脸上满是泪痕,直扑了过来,抓住他的胳膊摇晃着,哭诉时,原是温柔的嗓音已然嘶哑:“爸爸被拉去了!大兄弟去年刚刚下了乡,现在小兄弟也要下到安徽去,姐姐与姐夫都去了农场,妈妈已经急得几次晕过去了!科夫,你说怎么办?怎么办啊?”

戚科夫的心魂总算被木秀怀中孩子哇哇大哭的声音震醒,再看看妻子,那双漂亮的丹凤眼已漾满了惶恐与焦急。可答案在哪里,他也不知道,只能勉强劝慰:“佩光,我们应该相信组织,现在,不过是暂时的,暂时的……”

“可是,我爸爸妈妈家里已经乱了呀!……”朱佩光无力地瘫坐下去。

“有我,有我呢!”戚科夫请木秀一定照顾好孩子,然后用力拉起了妻子,“我陪你去岳父母家看看!”

“科夫……你说,我们还能像以前那样地工作吗?”

一年多,戚科夫一次次为了朱家东奔西跑,要安慰岳母,又要接送朱佩光去医院照顾父亲,他已感觉精疲力尽——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几次被带走遭批后,朱父一病不起,住进了医院,可整个朱家没有了他的工资收入,存款也已用尽,只靠朱母一个人的病退工资难以为继,已处于崩塌的边缘。困难之中,还是戚科夫拉着朱佩光,跑遍了可借的人家,并写了保证按期归还的借条,才凑齐了朱父的住院费用。

这一天,他补交了医院的费用,留下朱佩光照顾岳父,自己回来拿换洗衣服,却见杨少遥坐在家中等他。

两人顺着萧索的街道一路走着,漫无目的、心事重重。

“学校已经不是上课的地方了。”戚科夫叹息着,“这一次,你也用不着匆匆忙忙赶着上船了。”

杨少遥摸了摸被扁担压得长着厚厚老茧的肩膀,无奈:“是啊,乘客少了,带的行李少了,我空的日子倒多了。这扁担派不着用场,只感觉空落落的!”

“船上的其他人呢?”戚科夫想起关心帮助过自己的班主任和老教师们,想起与自己团结合作过的中青年同事们,想起空空荡荡却又混乱不堪的校园……感觉心已疼到麻木!他最近,也不敢回校园去看看了。

“不少人也离开船了。”杨少遥郁闷地踢着一块砖头,忽然,眼中一亮,又转过身来,“不过,我们的船政委一直坚持在船上,而且与以前一样,严格要求船上的人,不管能不能按期开船,不管乘船的客人有多少,还是要将船打扫得干净整洁,还是要做好所有航行的准备,样样工作他照样带头做,特别是船上挂的红旗,他亲自洗,亲自熨烫,每次出航前,一定要带着大家举行升旗仪式!”

“这样的吗?”戚科夫忽然感觉空落落、迷迷糊糊的心中又有了亮光。

怪不得,已被罚打扫卫生的老吴校长,每天清扫校园的时候,脸上的表情依然平静,目光依然明亮,时不时会拄着扫帚看向操场!

无论怎样,各处还有五星红旗在高高飘扬!他们作为人民教师、人民服务员,都没有失去工作岗位!他们,依然可以用心去维护、歌颂红旗的呢!

沉沉的黑夜中,戚科夫向前望去,街道深处闪烁着星星点点而执著的微光!

我找到外源补贴家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