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前的那树桃花
作者:柴新文
一
崔护行走在唐朝长安清明郊外的小路上。
一路上杨柳花飞、莺燕啁鸣、暖阳和风、瑞气宜人。苦读不知春已浓的他顿觉心身清爽。一路漫行,看不尽的红花绿草,春山春水,浑然不知道路的远近。不知不觉离城已远,他忽然觉得有些腿酸口渴,寻思着找一处乡野农家歇歇脚、讨些水喝,以便日落之前赶回城去。他举目四眺,望见不远山坳处,一片桃花掩映中露出一角茅屋,于是加快脚步朝山坳走去。临近山脚,眼前一片蔚然的桃林:桃花灼灼,缀满枝桠,微风吹来,清香绕人,让人疑是误入了桃花源中。
戏曲舞台上,那一身白衣手摇折扇的崔护翩然而来,伫立于柴门前叩门高呼道:“小生踏春路过,想求些水喝!”吱呀一声,房门敞开,走出一位妙龄少女。粉白透红的脸上秋波盈盈,不施脂粉的打扮,素净的布衣,更加衬托出少女的纯真和灵秀,宛如一朵春风中的桃花,展示着生命的风采。就这样,春日里一次偶然的相遇,在崔护和少女绛娘心中都激起了圈圈爱的涟漪。
第二年春天,又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晴日,崔护望着城中绽开的桃花不由地触景生情,再也无心苦读了。他抱着兴奋急切的心情,一路快行来到城外寻找往日的旧梦。一路上花开如旧,瑞气依然宜人,但这一些景物都已唤不起崔护的兴致,他心中只有那片灿灿的桃花中的伊人。然而茅舍门上却静静地挂着一把铜锁,宣告着主人已不在此。顿时,崔护觉得如一瓢冷水浇头,火热的心凉了大半。推开柴门,枯坐在院中桃花树下。
缤纷的花瓣洒落了他一衣襟,仍不见伊人归来。又是夕阳西斜的时候了,他讪讪地从窗棂中取出笔墨,怅然地在房门上写下七绝一首: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二
回家后崔护心里一直放不下来,伊人究竟到哪里去了呢?扫墓?探亲?郊游?甚至是出嫁了?他想来想去,茶饭也难以下咽。于是,数日之后,他再度往城南寻访。
走近茅舍,远远地就听到茅舍中传出了阵阵苍老的哭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汉,泪眼模糊中,上下打量着崔护问道:“你是崔护吧?” 崔护有些讶异,点头称是。老汉一听,悲从中来,哭着说:“你杀了我女啊!”崔护惊诧莫名,急忙询问。原来自从绛娘去年清明见了崔护后,日夜牵肠挂肚,说若有情,必定再度来访。于是,她等过了一天又一天,春去秋来,朝思暮想,恍然若失。时过一年,本已将绝望,前几天到亲戚家小住,归来见到门上崔护所题的诗,痛恨自己错失机缘,以为今生不能再见,因此不食不语,愁肠百结,竟然一病不起,香消玉殒。
得知原委,崔护仿佛横遭雷击,奔入内室,抱住断气不久的绛娘声嘶力竭地呼喊:“绛娘慢走一步,崔护随你而来呀!” 崔护一边摇晃着绛娘,一边大声哭喊,泪水流满了绛娘的面庞。也许是他的精诚感动了苍天,也许是他的真情唤醒了绛娘的心,总之,绛娘竟然悠悠地苏醒过来。之后结局圆满,有情人终成眷属。崔护娶了绛娘这么一位情深意厚、贤淑美慧的娇妻,心中自是美不胜收。绛娘殷勤执家、孝顺公婆、和睦亲邻,夜来红袖添香,为夫伴读,使得崔护心无旁思,专意于功课,学业日益精进。唐德宗贞元十二年,崔护赶会士,获进士及第,外放为官,仕途一帆风顺,官到岭南节度使。在绛娘的佐助下,他为官清正,政绩卓著,深受百姓爱戴。后来人们遂将男女情事谓之桃花缘或桃花运。
三
不管这个故事是真是假,是人们主观臆想强加上去的,还是确有其事,可它却在舞台上被那些个向往爱情美满的人们将这个莺莺燕燕,卿卿我我的才子佳人爱情圆满的轻喜剧,连同那首诗一起被传诵千年,且长盛不衰。它是符合了人们对于爱情的美好诠释以及希望中的那种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情感要求的。所以唐朝城南郊外的那树桃花纵然隔了千百年的岁月红尘终还是桃花灼灼,灿然一片。
爱情的美好,真爱的难得,使爱情总是不断上演着令人动容的悲欢离合,生离死别的情感大戏,爱也就成了人生难以逃脱的终极宿命。
说到宿命,我认为,其实就是由许多的偶然成因形成了的必然的结果。如果与人有缘,许多事件都是有一种神秘的昭示,不早也不晚,一旦相逢,你就会如盲人开眼,突然看见了某个生命时段自己的生命状态。正如一个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的某一天,你走在马路上,突然被旁边小巷的景致吸引拐了进去,从此改变了行走路线一般,看到的和经历的都不再是以前的了。而最神奇的是它们却先于你的存在而存在,生命的性质正如我们的故乡和命运一样,就在那里了,你只有服从而别无选择。
由此假设,如果崔护不是寻春踏春,疾走口渴,他也遇不上绛娘,也就不会互生爱慕。其实见了也就见了,爱慕了就爱慕了,茫茫人海互生好感的人也很多,绛娘等了也就等了,一两年后再未见崔护来访,绛娘心中最多落个:浮浪之子,不值得等待和爱罢了。来年嫁人,幸福一生也未可知。可是第二年的春天崔护偏偏就又真去了。其实,崔护你去了就去了,等不到绛娘你走就是了,可他偏偏要题什么破诗,偏绛娘是一个“死心眼”,等了一年不见崔护,偏那两天到亲戚家小住,没有碰到日思夜想的崔护,回到家一看到门上的题诗,怎不急火攻心,郁闷伤感,不死才怪。崔护寻春不见春,回到家里,失落伤感,继续读书,来年高考也就罢了,也许多年之后,老年做官的崔护能听到绛娘那年春天为他已死的消息,可能会老泪纵横,唏嘘不已,坊间会多了一个“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爱情悲剧,但偏崔护也是个“死心眼”,一定要弄清楚绛娘为何不在的原因,三次又去寻访,这才将悲剧改写为喜剧,成就了这千古佳话。由此看,偶然之中都有着必然性。爱就是必然的成因了。因为爱,白蛇可以跨越人蛇障碍,成就一段爱的神话,“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这个“修”字是不是蕴含了前世今生、因果循环呢?白蛇报恩,黛玉还泪,完全是机缘巧合。当然,文人墨客笔下的故事虽都赋予了故事本身浓重的神话色彩和唯心论调,但却也道出了万事万物机缘相生不变的法则。
四
有一个佛陀故事就很能说明机缘这个问题,一个和尚每天提两个桶去河里提水,其中左手的桶有些漏,沥沥拉拉总有水从漏处渗出,撒了一路。日久天长,和尚左边的小路上因为有每日和尚的无意“浇灌”,结果芳草茵茵,山花盛开。而右侧依然光秃秃的寸草不生。芳草有情,山花有意皆源自机缘二字。所以佛说一切随缘就是这个道理。
人生其实就是一个和命运抗争的过程。将它比喻成一场马拉松式的拉锯战一点也不为过。人和命运的拉锯从来都是此消彼长,但最终是命运占了上风。人说人定胜天,试问人何时胜过天呢?“天”先于你的存在而存在,也于你的不存在而依然存在,当你气喘嘘嘘,疲惫不堪,自认为改变了什么时,你的命运还是指向你该去的地方,没有丝毫改变,所不同的是你自己认为发生了改变而已。这样看,似乎有宿命论的论调了。可是有什么办法呢?许多事情就是这样的。
之前看过一个文摘,里面讲了90岁高龄的作家冰心和铁凝的一段谈话,讲到情感,只记得一句话,感触很深:爱情是要寻找的,而婚姻是要靠等的。所谓千年等一回,是不是就是这个道理?在生命的过程中,其实都需要我们始终保持一种柔软的顺遂的生存姿态,一切随缘随性。倒是应了《红楼梦》里的话了:金钏掉到井里,是你的就是你的了。在生命的过程中,人们总是在寻寻觅觅,寻找的过程就存在着一定的偶然性,而等待的结果就是偶然的必然了。崔护的寻春和绛娘的等待也是如此吧?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 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来 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 不增 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里, 不舍不弃。 来我的怀里, 或者 ,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相爱。 寂静欢喜 。这就是现代人的婚恋观了,如此倒是随缘随性淡然从容的很。
万世沧桑唯有爱是永远不变的神话,潮起潮落始终不悔的是真爱的相约!借用读过的一段吉普赛人的歌谣,他们唱到:时间是用来流浪的,肉体是用来享乐的,生命是用来遗忘的,心灵是用来歌唱的。真好!将此歌谣改改倒是更符合本文的主题:爱情是要寻找的,婚姻是要等待的,而过程是用来感受的,生命则是用来赞美的。
这一句可以反复咏叹,直到永远······
所以唐朝城南郊外的那树桃花纵然隔了千百年的岁月红尘终还是桃花灼灼,灿然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