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出版

国际出版人细说选题论证奥秘

专业化分工协作 严格选题论证程序

■田慎鹏(爱思唯尔科技图书中国区经理)

李广良(北京科爱森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

  作为誉满全球的信息分析和科技医学出版机构,爱思唯尔一直致力于服务于全球科学共同体,支持科学的进步和医疗的发展。在图书出版领域,我们孜孜不倦地追求卓越的图书品质,数据驱动的出版策略、专业化的分工协作、严格的选题论证程序,成为爱思唯尔高品质出版的重要基石。

  爱思唯尔的图书出版部门在全球有约200名员工,分布于全球7个办公室。图书出版总负责人称为Managing Director(一般可译为总裁),几位分管战略、编辑、生产的副总裁向他汇报工作。

  爱思唯尔科技图书每年出版新书约1200种,由一位副总裁负责所有科技图书的编辑业务,类似于国内出版社总编辑,共有3位负责生命科学、物质科学与工程以及大型参考工具书的出版总监(Publishing Director,简称PD)向副总裁汇报工作。某一学科的选题统筹由出版人(Publisher)负责,出版人除承担部分选题开发职能外,还负责管理相近学科的策划编辑。策划编辑(Acquisition Editor, 简称AE)是开发选题的发动机,主要负责有高成长性的细分领域,策划选题、联系作者、安排同行评议、准备选题信息表、签订出版合同。而出版合同一旦签订,则转由编辑项目经理(Editorial Project Manager,简称EPM)负责与作者沟通书稿撰写情况和进度,以及稿件的提交和后续的出版流程。书稿提交后,则转给生产部门的生产经理(Product Manager,简称PM)负责,该经理将文字编辑、排版、印制等工作外包,协调管理。这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内寻找对相关学科有所了解的人士负责文字编辑工作,高效运营,同时也有利于质量的控制。

  为了确保高质量的图书品质,爱思唯尔设置了近乎严苛的选题论证流程:一本书能否出版,至少需经四道程序才能决定。

  第一道程序是策划编辑的选题初筛。爱思唯尔图书出版部门有一位副总裁分管战略和分析部门,会利用爱思唯尔旗下的SCOPUS、SciVal等科研分析工具,获取全球出版数据,分析出版趋势,基于数据制定每年的出版战略。每位策划编辑每年都会根据整体的出版战略制定自己第二年的出版计划:哪些领域是发展最快的领域;哪些领域是新兴的领域,需要重点关注;哪些领域的发展已经滞后,就需要在第二年少做或者不做相关的选题。在确定出版重点的同时,策划编辑也会利用各种分析工具来确定重点的会议、作者等等,主动联系作者,更好地贯彻执行出版战略。

  并不是所有的图书都与爱思唯尔的出版计划吻合,因此,这一阶段的工作方式通常有两种:如果是策划编辑主动组稿,那就需要“戴着脚镣跳舞”,在一定的领域内联系合适作者、策划合适的选题;如有主动投稿或推荐,则需要首先判断选题是否适合爱思唯尔的品牌和出版范围,再与相关的策划编辑或出版人沟通,经确定符合爱思唯尔的出版理念才会让作者填写选题申请表(Proposal Form)。

  第二道程序是同行评议。收到作者的选题申请表和样章后,策划编辑根据其所属专业,在全球范围内寻找至少4位评审专家对其进行评审,评审表格中包含对该选题的学术水平、作者背景、目录结构、读者对象、出版形式、意见建议等方面20几个问题。拿到评审意见后,如果意见比较负面,则会谢绝出版;如果作者愿意进行大幅修改,会在作者修改选题表和样章后重新进行评审。如果评审意见比较积极,一般会综合后发给作者对评审意见进行回复。在拿到作者的反馈意见后,策划编辑会综合作者意见撰写内部的选题表格,准备选题会。

  第三道程序是选题论证会,爱思唯尔称之为“市场策略会议”。爱思唯尔的选题论证会每周都会进行,分布于全球的编辑和市场人员会在固定时间召开电话会议,讨论选题。由于已经有了同行专家的专业评审意见,所以选题讨论会不会再对选题的学术内容进行讨论,而主要从编辑和市场人员的角度,对图书的定价、印数、市场策略等进行讨论。

  策划编辑提交到选题会的选题表是一份内容非常丰富的资料,会对学科情况、作者背景、选题内容、选题特点、同类图书、销售策略、定价策略、预计销售收入等内容有个详细的报告。相关文件通常会提前一周进行内部共享、供大家浏览,相关的编辑阅读后一般会提前反馈意见给负责的策划编辑。策划编辑如果认为建议合理,可以进行修改,这会大大节省选题会讨论的时间,提高效率。

  第四道程序是接受全球出版委员会审核。该委员会由科技图书总裁、编辑总监、高级市场经理、财务等人员构成。全球出版委员会主要在成员之间流转选题信息以及选题会结论,最终决定图书是否出版。

  创立400多年以来,爱思唯尔一直坚持出版高质量图书、传递一流价值,为推动科学共同体的交流贡献力量。

  目前,全球科技图书的作者仍以欧美的科研人员为主,中国作者的比例偏低,这与中国整体的科研实力和规模不相匹配。爱思唯尔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支持中国优秀的科技成果“走出去”,出版了大量中国优秀的科技图书。我们希望不断加深和拓宽与中国科研人员在科技图书出版领域的合作,共同向世界展示中国的科研实力。

编辑团队共同确定新选题

■汤姆·克拉克(Tom Clark,德国德古意特出版公司全球出版副总裁)

  德古意特(DE GRUYTER)出版社每周举办新书选题会,参加者是资深出版人及商业运营部门人员,但是会议具体由选题负责人和组稿编辑主导。对于新的图书系列、新的思想的图书和新的主题范围,是由编辑团队共同作决定的——由经常与全球各高校的资深学者见面及交谈的组稿编辑主导,或通过学科顾问委员会、书系编委会来主导。与专业资深学者的这些交流和对话由组稿编辑决定,对话要听取组稿编辑的意见,但是定期推进选题进度由组稿编辑与学科编辑部主任共同完成,以此确保德古意特可以瞄准于新兴的、有价值的学科话题。

  编辑在选题会前应做好如下准备:对研究的主题有综述以及选题的出版合理性分析,理想状态是能够以德古意特出版社网站上已出版图书系列的内容描述作为参考,并给出推荐人审稿人的建议,一些样章、样例文章要与组稿编辑(degruyter.com网站的“for authors”栏目有这部分内容)一起讨论。如果不经过与相关组稿编辑或编辑部主任以电邮或其他方式进行对话讨论,就不可能对选题作出决策。

  我们的出版物基本上是在组稿编辑或编辑部主任的指导下,按照德古意特网站上显示的系列图书和学科兴趣来推动的(德古意特的网站上可以查到出版图书的范围)。编辑部主任对战略性编辑决策有最终否决权,在此基础上组稿编辑一般情况下拥有一切的图书决定权,或者在每周的组稿编辑、编辑部主任决策会上(尤其是新选题或新系列/新版本发布)通过讨论提出建议,从而作出决策。

  营销部同事直接参与新选题的决策过程,即对于被划入“需要更多的营销支持”的图书版本形式(精装本、平装本等),或主要通过选题策划会对新的图书、新的图书出版形式以及新的图书系列的编辑决策做出评估。

  如果新书是在德古意特当前的图书系列范围内,遵循常规的出版程序,我们的决策会非常及时。如果选题有很高的新颖度(包括需要翻译为英文给专家审阅),就会比正常的运营或决策周期有所延长。

  我们日常出版的所有选题,在有资金支持的情况下都可以采取数字先行策略,因为许多数字化想法具有非标准化的特性。我们成立了“数字人文顾问委员会”,他们帮助我们评估被资助的数字化项目提案,尤其是那些能够提升科研能力、能够从档案或图书馆存储器中释放内容访问权限的项目,以及在完全线上的环境下可以大大增加科研成果的数字读者群的项目。

  德古意特虽然是一家传统出版商,但我们也紧跟开放获取及数字化转型的步伐。我们期待我们的数字化方案更加动态化、更有伸缩性,这样新启动的项目可以以合作或其他方式建立起新的数字化标准,并使未来的数字出版项目受益。

  选题时效性是第一要素

  ■宋波(皇家柯林斯公司董事总经理)

  皇家柯林斯公司每年召开两次选题会,做上半季或下半季两季图书。参会人员包括各产品线责编、版权经理和市场营销人员。对于重要选题,我们会咨询译者意见,结合译者完成工作的时间,确定进入哪一年度的哪一季选题。

  编辑要为选题做的准备包括:书名、作者背景、内容简介,目录、样章、推荐导读材料、目标读者分析、竞品分析、图书卖点提炼、美术设计要点、成本分析、营销计划等。在作选题陈述时要先确定其出版价值。如果出版价值重大,值得投入,就会纳入年度重点选题。

  确定选题时,作者或合作伙伴要提供选题表格、图书目录及样章,责编对选题进行全盘研究。如果值得推进,我们会向出版社索要图书全文进行阅读。阅读完毕,我们会给出完整的出版方案供作者或合作伙伴参考。在对包括营销方案在内的出版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并在与合作伙伴达成一致意见后,才进入合作流程。

  鉴于中国图书的特殊性,我们参考国家有关考核体系的要求,会在项目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寻求综合平衡,从而让更多优秀的中国图书走向海外。所以,对于有特色和有独特出版价值的图书,我们会创造各种条件,让其能够首先翻译出版。在此过程中,中外出版人都是项目的最终决定者。任何一方若不能在妥协中达成合作,就不可能完成任何项目。

  我们翻译出版的《国家博物馆世纪典藏系列》(中文版由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英文版就是一个案例。这套书此前一直是堆在书橱里的大部头,没有“走出去”的机会。2019年我们和安徽美术社洽谈后,按照美国艺术书的出版规范对这套书进行改造。如今,该系列被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加拿大多伦多公共图书馆等知名机构收藏,开局非常良好。

  美国图书市场竞争激烈,产品生命周期极短。所以,我们希望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翻译出版,尽快在美国上市。选题的时效性,是我们考虑问题的第一要素。科技类学术类图书,如果翻译时间过长,技术会失去其领先性,图书出版上市后的投入就会相应减少。目前,选题会后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稿件能否及时交付。我们更倾向于自己翻译图书,并把这些书送进全球顶尖的学术出版殿堂。目前我们翻译出版的图书已获得全球200多家顶尖学术机构的认可。

  做“走出去”图书时,作者要有自己的学术观点,根据资料建构起自己的学术体系,目前中国作者的学术训练还不够,要多向欧美国家学习。开发电子产品时要通盘考虑开发成本与市场回报。

严谨的选题流程是高水准出版的保障

■孙赫男(牛津大学出版社中国区首席内容官)

  牛津大学出版社(以下简称牛津)隶属牛津大学,致力于为全球学习者提供优质学习资源。牛津始终将学习者需求列为重要考量之一,秉承牛津大学严谨的学术态度,通过规范的流程来确保开发的内容符合牛津的内容品质要求。这些准则在牛津的内容研发上贯穿始终,从第一步——选题开始就严格遵循。

  一个选题从提出创意到执行开发,牛津内部要经过多层次多维度的论证审批,从内容价值角度进行充分论证,包括科学性、趣味性、独特性、可行性和严谨性等多个维度。选题交流沟通是内容团队的日常工作之一,在考虑选题时,基于牛津的愿景及专注于教育的特点,首先会充分考虑学习者的需求及不同地区学习者的特点和环境,兼顾普适性和本地实用性,牛津希望为每位学习者提供适合其学习的优质资源。其次,在选择选题时以牛津大学的学术研究成果、学界既有标准作为参考方向和依据,确保要开发的内容在初始阶段完全符合学术标准。此外,牛津在全球范围内还有很多细分产品的统一对应标准。如在分级读物中,遵循了牛津的“Oxford Reading level”(牛津分级阅读体系),大家很熟悉的Oxford Reading Tree(《牛津阅读树》)就采用这一体系,Oxford International Computing(《牛津国际青少年计算思维训练》)以通用的信息科技教育大纲为基础来开发。

  初步提出的选题,经过充分的讨论、论证,确认符合学习者需求和市场诉求后,才进入牛津选题审批流程。除了每财年初确定整体年度方向和计划的选题会外,牛津的内容团队在一年中还会定期举行会议审议和跟进新选题。首先是部门会议中的选题陈述,选题提出者需要阐述产品构想,包括市场背景、用户需求、产品特点等要素,同时也包括国内外已有的相关产品和内容分析与评价。这是第一步,不同的内容顾问从各自专业角度给予意见和建议,调整后作为内容团队推荐的项目在国内各部门联席会上讨论,之后提交到位于牛津的教育部门及牛津全球董事会上,这取决于项目的整体规模和影响力。每次会议参会人是来自于公司各方面的专家,他们严格执行自己的专业标准,提出各种意见。最终通过各级别会议,获得相应的专家或管理人员认可,集体作出决策。

  牛津这一全球统一的选题流程,不仅有效确保了选题的高效,还确保了牛津内容的高品质:符合学习者的需求和学术的严谨。同时,在具体的产品内容开发和落地过程中,又充分考虑本地学习者的学习环境、特点和需求。如近两年牛津在国内的重点项目Talk About ... with Oxford(简称为“TAO”,《牛津话……》)系列,就是从中国儿童成长的学习需求出发,从语言到综合素养全覆盖,并且考虑到现代儿童需要的电子学习资源,其中一些子系列是数字先行项目——先创作寓教于乐的故事,考虑音频优先,继而开发图书,与合作伙伴一起携手为中国儿童呈现寓教于乐、启发思考,兼顾知识性与趣味性的优质学习资源。

相关内容